炒股配资网站 2003年上将张爱萍病逝后,其妻告诉儿子:你爹和彭雪枫关系不一般

发布日期:2024-10-19 23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炒股配资网站 2003年上将张爱萍病逝后,其妻告诉儿子:你爹和彭雪枫关系不一般

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如下:

2003年7月5日,开国上将张爱萍病逝,享年93岁。

戎马一生,老将军刚正、率直。无论是当年南征北战,还是建国后出任国防部长;无论是年轻时面对日本鬼子,还是晚年面对美国人,他都从未低过头。

因此,老帅叶剑英曾说他:“浑身是刺!” 邓公也曾当着他的面说:“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,你张爱萍,就是一个!”

岁月匆匆炒股配资网站。晚年的张爱萍,于1980年向中央提出离休,按他的话来说就是:年年打报告,年年无消息。为啥没消息?因为部队实在太需要这样的老将。

直到1987年,张爱萍已是77岁了,中央才准了他的离休之请。

此后的日子里,老将军淡薄名利,他给自己定了规矩:任何官方会议,都坚拒不出。但同时,他又是谦逊的,凡是有老朋友、老战友来看望他,无论贫富身份,他都一视同仁。他很讲究:客人坐,他方坐;客人起,他方起。若是合影留念,他决不居中。

何为老将风骨,这就是!

2003年,将军病逝后,老屋里就剩下其妻李又兰了。李又兰18岁参加新四军,1942年在军中与将军成婚,两人相互扶持61年。期间,他们经历过无数枪林弹雨。应该说,李又兰是最了解张将军的人之一。

张老将军走后,几个孩子也都继承老父之志,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以其长子和次子为例:

长子张翔,曾担任第二炮兵副参谋长、副司令员,并早在2001年就晋升中将军衔;

次子张胜,早年从军,曾担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,退役后从来军事作品的创作,经常需要世界各地飞。

孩子们都这么有出息、又都很忙碌,李又兰平日里也不愿意耽误他们工作。但让家人没想到的是,在张爱萍去世一年多后,也就是2004年9月份,85岁高龄的李又兰却把几个孩子都叫到身边来。

当时次子张胜在外地公干,李又兰还特意通知他:无论如何,务必在9月份赶回北京。李又兰还对张胜说了这样一句话:

“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你赶回来吗?你爸爸生平,在众多高级干部中,唯独和彭雪枫关系不一般!”

这下,张胜才明白过来:原来是彭雪枫叔叔牺牲60周年的日子到了。事实上,张家从上到下每一个人,都明白:“彭雪枫”这三个字,在张爱萍心里的份量有多重。而他的牺牲,也是张爱萍心里的一道伤。

一:雪山上的那对兄弟

1935年,红军长征过雪山时,曾出现过这样一幕:

一位25岁的年轻军官,累得喘不过气来,他旁边的另一位年长一些的军官便问他:“病了吗?骑我的骡子吧!”

年轻军官一边大口喘气,一边拒绝说:“不用!”两人你推我让了好一会儿,最后相视一笑,把骡子给了重伤员。而后,两人搀扶着继续向前走。

这位25岁的军官,就是时任红十三团政委的张爱萍;而那位要把骡子给他的,正是年长他3岁的团长彭雪枫。

对那一批将领们来说:一起走过长征,就是一辈子的兄弟。但很显然,张爱萍和彭雪枫之间,还有太多的共同点:

首先,他们都是儒将。

彭雪枫将军,是军中有名的大才子。他1907年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农家庭,自幼好读书,曾跟着祖父在私塾念书。14岁那年,又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。后来,他曾在学校教过国文,边教书、边继续求学。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,彭雪枫能文能武,写得一首好字、好诗。

而出生于四川省达县农民家庭的张爱萍,也从小就是个“书痴”。年少时,他曾自制一盏小油灯,躲在被子里看书。直到有一天夜里,母亲过来给他盖被子,才发现儿子的小秘密。因此,晚年的张爱萍也是写得一手好字。

后来,20岁的张爱萍来到中央苏区,认识了彭雪枫。两位“军中才子”相遇,自然是相见恨晚。彼时,张爱萍是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队长,而彭雪枫已是红三军团的骨干,应该说他比张爱萍的资历要老一些。

其次,他们打起仗来都很有一套。

周总理曾当众说过:“我最喜欢的两个知识分子战将,一个是陈赓,另一个是彭雪枫”。

作为我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,彭雪枫将军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、直取遵义、横渡金沙江、飞越大渡河,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儒将加猛将。他打仗治军共有3宝:

第一宝,骑兵团。

1941年,彭雪枫在淮宝(今天洪泽县)组建了新四军中唯一的骑兵团。大家别小看了这支队伍,所有的骑兵队员都是彭雪枫选出来的能人,马上独立骑射、倒骑偏骑、团队作战,样样都是高手。它的建立曾轰动淮北地区,陈毅、谭震林等人,个个都“羡慕”得不行。其它各师部,更是时不时就派人来学习。

第二宝,办剧团;第三宝,办报纸。

彭雪枫能文能武,在宣传工作上更是一把好手。无论条件多艰难,他手下的兵永远是斗志昂扬的。有一回,刘少奇和徐海东将军路过,徐海东看见剧团演得热火朝天,十分惊奇地问:“你这可是在敌后,从哪儿弄来这套京剧行头的?”这件事,也同样让兄弟部队羡慕不已。

同时,彭雪枫部也是我军第一批,拿起报纸这一武器与敌人作斗争的部队之一。当年,毛主席看过他办的《拂晓报》后,赞叹不已。

彭雪枫干的这些事,张爱萍都是见证者。因此,他对自己这位老大哥是打心底佩服。而且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张爱萍确实从彭雪枫身上学到了很多。

二:是兄弟,就要在他落魄时“力挺”他!

彭雪枫和张爱萍是兄弟、是战友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意见一致。1939年年中,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论。

当时,在讨论部队接下来的发展问题时,彭雪枫主张向西,张爱萍主张向东。最后,张爱萍没能说服彭雪枫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张爱萍选择只身向东,去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去了。

这算是张爱萍的第一次“创业”,对于才29岁的他来说,其困难可想而知。期间,彭雪枫一直关注着他的安全问题。得知张爱萍人手不够,彭雪枫直接抽了一个团给他。

兄弟之间就是这样:或许我们意见不同,但你有难处,我必出手相助!

有了彭雪枫和华中局领导的相助,张爱萍仅用了3个月,就建立了包括5县16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。张爱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彭雪枫得知后,高兴得不行。

此后,这两个兄弟就一东一西,各自努力着。但让人没想到的是,1941年8月份,31岁的张爱萍收到华中局的一份任命,内容概括下来是这样的:

彭雪枫暂时调到军部工作,其四师师长的职务,由屡获战功的张爱萍接任。

为何要调走他?

这与他在上半年,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一场作战失利有关。此战失利后,他被迫率部东撤。这,是彭雪枫将军军事生涯里的一次低谷。

听说老搭档遇险,张爱萍二话没说,亲率两个旅前去接应。

分别多日再见,此时的彭雪枫显然是“落魄的”。枪林弹雨中,见到前来相迎的张爱萍,彭雪枫说的第一句话是:“哥是逃难,逃到你这里来了!”

张爱萍听完,说了这样一番话:

“这是什么话!我到这里来不就是给你搞后方根据地嘛!不要想那么多,我这里就是你的地方!”

两年不见,战友情不曾改变。当年的激烈争论,到此时早已不算事了!一时间,彭雪枫感动不已。

安顿下来后,彭雪枫认真向上级检讨,他认为自己对本次失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于是,华中局也就根据其检讨内容,做出暂时将他调离四师的决定。这样做,也是为了让彭雪枫先到军部休养一段时间。因此,从原则上来说,这一决定也是说得过去的。

对于这一决定,彭雪枫自己没有任何意见。特别是当他听说,接替自己职位的是好兄弟张爱萍时,他更是坚决服从。

把四师的兄弟们交给他,彭雪枫,放心!

于是,当日,彭雪枫收拾完行李,又四处打扫,他要把自己作为师长的住处腾出来。准备好后,他站在师部门口,等着张爱萍上任。

但他左等右等,张爱萍硬是没来。后来,有战士来报,彭雪枫才知道:原来张爱萍,正在师部为他“据理力争”。

那天,张爱萍拿着调令,心急如焚。他找到政委邓子恢将军,摆出了自己不愿当四师师长的“三大理由”:

其一,当年我和彭雪枫一起走过长征,我了解他,他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。

其二,四师是彭雪枫大哥一手发展、创建起来的,他的地位谁都不能取代。

其三,战前不宜因一时的胜负失利,变更主帅。

邓子恢也是性情中人,他和彭雪枫也是老搭档、老相识了,张爱萍说的这些,他当然也是清楚得很的。但很显然,这样的安排不是他邓子恢一个人能改变的。于是,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张爱萍。

张爱萍见邓子恢不说话,便开始反复“念叨”:“让彭雪枫继续领导四师,有利于……有利于……有利于……”

邓子恢见状,直接打断张爱萍,他说:“好了,好了!你别说了!咱们赶紧把意见直接向华中局领导反映!”

就这样,张爱萍和邓子恢一合计,立马电文把自己的看法都呈报了上去。华中局领导刘少奇和陈毅,捧着这份“沉甸甸”的电文,感慨不已:“这对老伙计啊!啥时候都想着对方哩!”

于是,刘少奇、陈毅和华中局的领导们在细细商量后,做出了明智的选择:接受张爱萍和邓了恢的意见,彭雪枫职务不变,继续留下来领导四师。而张爱萍,则在此后被调任为三师副师长。

三:你战死,我护你儿成长

事实证明,张爱萍的坚持是对的。

事实证明,刘少奇和陈毅没有信错人。

此后的彭雪枫将军,愈战愈勇。

他率部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,大获全胜,活捉敌军副司令;他率部西进,以势不可挡之力,收复豫苏区8个县,解放200多万群众。这一切,都无疑证明了一点:他彭雪枫还是那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。

然而,就在张爱萍为这一次次捷报,替好兄弟高兴时,1944年秋天,前线噩耗传来:彭雪枫阵前牺牲。

原来,这年9月份,彭雪枫在亲自率部围歼顽军时,不幸被流弹打中。这一年,他年仅37岁。毛主席得到消息后,悲痛不已,他抹着眼泪感叹:“小小的八里庄,竟然损我一员大将!”

因为战情的需要,当时这一消息只在内部公布,直到1945年年初,才举行公祭。那天,淮北军民7000多人前往洪泽湖边,扶灵柩回四师师部:

灵柩每到一处,沿途村庄的老百姓自动相送;

灵柩一到四师,全师将士挥泪如雨,政委邓子恢如丧手足;

骑兵团,一匹匹战马都被戴上黑纱;

当日,张爱萍匆匆赶来。他一直都不是一个轻易掉眼泪的人,但在过去的那段日子里,警卫员发现他晚上总是边写诗、边落泪。当天,看着好兄弟的灵柩,当着众人的面,35岁的张爱萍撂下一句狠话:“恨敌寇夺去我战友,率全师誓为你复仇。”

张爱萍,说到做到!

彭雪枫牺牲后,他接任四师师长一职。这一次,他不再推辞。

那段时间的张爱萍和四师所有将士们,似乎不知道啥叫“疲惫”。在徐州以南的各大战场上,他们连续作战,收复失地。大军战至每一处,但凡有人夸张爱萍,他总是说:“彭雪枫,才是最厉害的!”

四师,打出了威名!张爱萍,打出了威名!

新中国成立后,张爱萍受到了重用,先后出任各军区要职。日理万机时,张爱萍始终记挂着彭雪枫大哥的遗腹子。

1944年彭雪枫牺牲时,其妻林颖有孕在身。自结婚到彭雪枫牺牲,三年的时间里,夫妻俩朝夕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。得知丈夫牺牲,林颖当场晕倒在地。儿子出生后,林颖一边工作,一边照顾儿子。

好在,全军上下都十分关心他们母子俩。周总理、邓子恢将军、陈毅等人,都时时照顾着他们母子。

3年后,周总理见才20多岁的林颖一个人过得太辛苦,便建议她重新组建一个新家庭。总理认为,这样做会有利于彭小枫的成长。

就这样,在总理的介绍下,林颖与我党优秀干部马列结为夫妻。此后,在这个新家庭里,彭小枫得以健康成长。马列视彭小枫如己出,事事替他考虑得很周全。

不过,有一回,马上要上大学的彭小枫还是不得不麻烦张爱萍叔叔。原来,当时彭小枫要报考哈军工。他的成绩很好,其它条件也都是满足的,但因为母亲的成分被错划,他在政审时还是被卡了。

这事传到张爱萍耳朵里,他马上就坐不住了。张爱萍将军一生从不徇私,长子张翔上军校,有人建议他给儿子选个好专业,他直接拒绝:“不行!”在任何事上,他都不曾为自家孩子开过口。

但为了彭小枫,这位开国上将亲自跑到哈军工,找到政审的同志们打听原因。办事很有原则的老将军,并没有直接下令让学校录取彭小枫,而是请求他们能够再认真审一审、再查一查。

最后,事情终于搞清楚了,彭小枫得以顺利入读哈军工。多年后,再提到这件事,已是第二炮兵政委的彭小枫感叹:“我能有今天,多亏了张叔叔!”

2003年7月份,张爱萍病逝,彭小枫悲痛不已。

尾声:

2004年9月11日,是彭雪枫牺牲60周年的日子。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要求孩子们,全部必须赶回北京,整整齐齐地出席纪念活动。

85多岁的李又兰一向随和,但对于这件事,她非常坚持。哪怕,次子张胜当时在外地公干。

后来,张胜谈起这件事时,曾用这样一番话形容父亲和彭雪枫叔叔:

“他们都是极富理想的热血男儿。性格气质上,又都是那样桀骜不驯;甚至,两人名字的风格都那样相似,一个爱萍,一个雪枫,都带着同样的飘逸和浪漫……”

岁月匆匆,那段峥嵘岁月已经远去。如今,当年一起过雪山的那两位年轻军官,都已经离开我们了。但这段友情,仍在两家人之间延续着。而新中国,也早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。若两位将军能有知,当感欣慰。